里海沿岸五國12日簽訂歷史性公約,結束20多年的爭吵,為共同開發里海制定規則。該公約規定,非區域國家的武裝力量不得在里海駐軍,從而排除了美國在里海沿岸建立軍事基地的可能性。
哈通社12日報道稱,里海沿岸五國首腦會議當天在哈薩克斯坦阿克套市舉行,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俄羅斯總統普京、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伊朗總統魯哈尼、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參會。五國簽訂了《里海法律地位公約》,規定了里海的劃界問題、航運和漁業規范。公約規定,里海的油氣源由各國根據協議進行分配。公約還規定了各國軍事政治合作原則,保障里海僅用于和平目的,保障非區域國家的武裝力量不得在里海駐軍。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水體,富含油氣資源,曾是蘇聯與伊朗間的界湖。蘇聯解體后,關于里海是海還是湖的爭議一直持續,沿岸五國就里海法律地位的談判持續了約22年。公約規定,里海既不是海也不是湖,而是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水體,因此里海水面主要區域供各國共同利用。俄衛星通訊社稱,普京表示此次會議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五國還將成立里海經濟論壇,加強各國企業界之間聯系。英國《衛報》表示,一些外交官將公約稱為“地區憲法”,并認為公約的簽訂幫伊朗打破了美國的經濟封鎖。(柳直)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浙江頭條)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