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至8月1日,2018全國新聞傳播學骨干教師研修班在四川成都舉辦。來自全國27個?。ㄊ?、區)的338位新聞傳播學一線教師參與了此次研修。本次研修班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學會)、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共同主辦,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協辦。
研修班會場
四天兩晚的時間里,研修班的學員們聽取了11場講座,參與了論文點評和專業建設研討,部分學員參觀了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的傳媒實驗室。
在7月29日的開幕式上,學會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周勇教授致歡迎辭。他從當前新聞傳播業發生的變化講起,對新聞傳播學的教育、教學提出自己的看法,介紹了人大新聞學院核心課程和特色課程創新計劃。
本次研修班立足教學與科研,主題為“新媒體 新方法 新視野”,11位來自國內知名高校和新聞傳播行業的專家、學者陳力丹、高鋼、辜曉進、劉海龍、王斌、周葆華、許可、張放、董晨宇、楊溟、吳晨光等進行授課演講。學界嘉賓的授課集中于“新聞理論”“傳播理論”“新聞采訪與寫作”等新聞傳播學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法,梳理傳統的知識框架體系,探索新媒體語境下知識體系拓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介紹跨學科領域的新聞傳播學研究思維和研究方法。來自業界的嘉賓結合業界對新聞人才的需求,對當前新聞傳播學實務教學領域提出課程設置建議,并分享對人工智能時代媒體趨勢的看法。
在特色議程“論文點評”環節,來自嶺南師范學院、西安歐亞學院、西南政法大學、新疆財經大學的教師先向點評嘉賓和現場教師展示了會前提交的論文大綱,并做了必要的陳述。隨后,三位授課嘉賓陳力丹、劉海龍、王斌就各位老師的選題、論文內容、研究方法等進行了精彩點評。
在特色議程“專業建設研討”環節,來自成都理工大學、衡陽師范學院、吉林大學、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山西傳媒學院、內江師范學院的教師分別代表各自學校,從各自專業的實際出發,和大家分享了在專業建設、學科教學、媒體實踐方面的創新經驗和深度探索。來自深圳大學的辜曉進教授以《新聞畢設:“最后一秀”的改革觀與方法論》為題,介紹了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在畢業設計這一環節上所做的改革探索。
論文點評專家及學員合影
專業建設研討
閉幕式上,最佳組織者代表、最佳學員代表、優秀學員代表在致辭中,講述了自己四天來的收獲,“感謝研修班讓我們與同行教師有了深度連接的機會”。作為嘉賓代表,復旦大學的周葆華教授坦言:“此次研修班,課程內容生動而多元。在孤獨的學術研究中,正是因為有學術圈的共同溫暖,才有滿滿的幸福感?!弊鳛橹鬓k方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代表,王斌教授感慨道:“此次高強度的授課在周密的準備下得以順利開展,感謝所有與會老師的堅持。老師們的交流、分享與互助,充分體現了新聞傳播學科的活力?!?/p>
最佳組織者、優秀組織者代表領獎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國成立后組建的第一家大學出版社,新聞傳播學專業的圖書出版時間長、品種多、作者權威,是國內最重要的新聞傳播學圖書出版重鎮之一。自2015年以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共同主辦了四次研修班,議程設置緊密貼合一線教師的教學與科研需求,呈現出與新技術、新知識、新方法、新實踐密切結合的趨向,全國新聞院系報名參與的教師逐年增加,學員覆蓋全國各省市區的一二三本院校,累計培訓一千余人。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原名中國新聞教育學會,根據1983年全國新聞教育工作座談會的意見發起籌辦,于1984年11月在京成立,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較早成立的一個分支機構,也是目前活躍在國內新聞傳播領域的歷史最悠久的學術團體之一。歷經34年的成長與發展,學會的理事單位已從最初的30個增至190個。作為團結全國新聞傳播教育界的重要機構和溝通新聞院校協作的重要平臺,學會為促進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的學科建設、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等方面的交流與發展發揮了積極而顯著的作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浙江頭條)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