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13日電 (張曉赫)隨著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高質量發展提出新要求,如何切實保障公共安全,進一步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保護人民財產和生命健康,已成為新時代的一道必答題。
完善的緊急醫學救援和應急產業被看作是有效的解決方案。在近日國研智庫組織的中國國際醫學應急產業發展座談會上,與會專家認為,加快發展緊急醫學救援和應急產業正當其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如今人類既面臨傳統的威脅,又面臨很多新的公共安全挑戰,并且隨著社會進步,挑戰也會越來越復雜,其內涵和影響不斷發生變化?!安粩嗵嵘c完善應對公共安全挑戰能力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其中增強緊急醫學救援能力、發展應急產業是有效支撐?!?隆國強說。
如何增強應對公共安全挑戰的能力?隆國強認為,關鍵在于要做到兩個結合?!耙皇且逊罏哪芰途葹哪芰Y合起來,全社會都要有防范公共安全事件發生的意識和能力。二是要把體系能力和技術能力建設結合起來?!?/p>
對于第二點,隆國強解釋表示,“在應對公共安全事件方面,我們的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能力越來越強;與此同時,體系能力建設必須跟上,包括良好的體制環境、政策環境,以及對公共安全挑戰的預測能力,對各種資源的管理、調配和協同能力,這是國家軟實力的象征?!?/p>
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會長、中國科協委員、國際醫學應急智庫首席科學家李宗浩也認為,我國自然災害頻發,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種工業意外傷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公共安全事件此起彼伏,但我國緊急醫學救援事業的發展起步又較晚。在此背景下,發展緊急醫學救援事業,同時培育、扶持、發展醫院外與此相適應的應急產業,關鍵在于如何把各種力量有機組織起來,以應對常態下和突發情況下各種危重情況的發生。
“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需要發展與醫學救援相關的行業、產業、企業等一整套體系,這樣才能把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事件處理好?!?李宗浩強調。
隆國強建議,與緊急醫學救援和應急產業發展相關的戰略研究,一定要將國際經驗和中國國情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一條以較少投入換取最大公共安全的道路。
對于座談會的研討共識,中國發展出版社社長、國研智庫董事長包月陽總結認為,其一,中國進入了新時代,在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的新形勢下,經濟社會發展矛盾錯綜復雜,公共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緊急醫學救援和應急產業迫切需要適應時代的需求加快發展。
其二,發展緊急醫學救援和應急產業已經成為社會共識,有利于盡快高效提升我國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和技術水平,也是推動我國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途徑,將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但是,有關醫學救援和應急產業發展的政策還存在系統性不夠、操作性不夠、導向性不夠等突出問題。發展醫學救援和應急產業需要解決技術問題,更需要解決體制問題,首先要從當前矛盾比較突出的政策入手。
其三,緊急醫學救援和應急產業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但毫無疑問,緊急醫學救援和應急產業擁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是典型的朝陽產業,行業發展正在加快。要從全民防災減災救災知識的教育入手,從政府、社會、家庭各個層面的理念培養入手,從媒體的傳播入手,強力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
其四,發展緊急醫學救援和應急產業,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細致研判需求結構的狀況,分析應急產業存在的短板,堅持需求為導向和問題導向,借鑒國際通行做法,標準先行,推動產業鏈的優化,從而促進產業不斷創新發展。
其五,發展緊急醫學救援和應急產業要注重防災能力和救災能力建設相結合,技術能力和體系能力建設結合,做到硬實力和軟實力并重。做好相關課題研究,要注意把國際經驗和中國實踐相結合,特別注重中國國情。要在突出宏觀指導意義的同時,強調發展戰略研究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希望通過研究能夠提煉出一兩個有針對性的、管用的政策建議,實質性地促進中國緊急醫學救援和應急產業的發展。
其六,發展應急救援產業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統籌社會資源,力爭以有限的投入形成盡可能大的保障能力、盡可能完善的保障體系;要適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運用新技術推動產業創新升級,不斷提升相關企業和機構的服務能力。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要包辦一切,要更加注重發揮社會力量、市場力量、專業力量的作用。發展緊急醫學救援和應急產業,需要尊重其內在規律,通過國家規劃的科學引領,突出科技創新的基礎性支撐作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浙江頭條)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