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青年報報道,8月13日,一段事發于西安白鹿倉景區,名為“為拉動客流量,演員穿日偽軍服表演”的視頻引發熱議。不少網友認為,視頻中的演員身穿日偽軍服在景區游走,并呼喊“太君你看,良民大大的有”的舉動“欠妥”,既是低俗營銷,也傷害了大家的感情。西安白鹿倉景區回應稱,原本想帶給游客情景化的體驗。演繹的完整的故事是老百姓智斗日偽軍的故事,由于引發“誤解”,從5月份開始就取消了表演。
如今國內不少景區都喜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沒山沒水靠傳說”,尤其是組織一些演員甚至是當地村民,來個“角色扮演”,比如扮演古人,如果歷史不夠悠久的景區,就干脆演個近現代劇,通過表演內容,從而吸引更多乘客。
只不過,西安白鹿倉景區的內容“創意”明顯走偏。視頻中穿著日偽軍服的演員高喊“太君你看,良民大大的有”,這讓人第一時間想起的場景,就是之前國內某些“抗日神劇”,日偽軍喊著同樣的口號,以極其猥瑣的姿態,在村子里跑來跑去。
而這樣的故事,不僅不新鮮,更引發了觀眾的反感。原因就在于,抗日戰爭是中國抵御侵略者的壯烈歷史之一。戰爭不是說笑,而是對人類肉體和精神的殘酷剝奪,尤其是當年中日兩國客觀存在的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差距,使得國人歷經長達八年的抗戰,依靠自身的堅韌不拔,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才最終獲得了勝利。
所以,“抗日神劇”對日偽軍的低俗、搞笑角色定位,不客氣地說,也是在給抗日戰爭打上了反智的標簽。但凡具有常識和理性的人,都沒有辦法認同這樣的庸俗化演繹,對日偽軍的惡搞就等同于對抗日先烈們的侮辱。從“手撕鬼子”到“花姑娘、良民大大的有”等老套內容,也是相關影視劇創作者對歷史不負責任的體現。
這兩年,隨著社會輿論的批判,此類“抗日神劇”在熒幕上漸漸退場?;谕瑯拥睦碛?,公眾也不希望“神劇”在景區復制。乘客進入某個景區游覽,期待的是獲得景區所擁有的美麗景色,以及與之相匹配的文化場景營造。不說別的,西安白鹿倉景區的相關資料顯示,該景區位于古城西安著名的白鹿原上,而有關《白鹿原》的故事,包括與抗日相關的許多內容,從同名文學作品到影視劇都不乏佳作,景區經營者完全可以從中汲取靈感,用于展現其波瀾壯闊的人文歷史。
而像以快閃的方式表演“抗日神劇”,只能讓人感慨某些景區除了砸錢搞硬件建設外,在軟件建設上實在吝嗇,除了照搬抄襲格調不高的內容外,沒有任何高格調的創意。
景區搞“抗日神劇”商業表演能糊弄誰?游客們是越來越不買賬,估計糊弄的只有同樣缺乏景區文化產業發展正確認知的土豪老板。但長此以往,這樣的景區即使擁有足夠豐厚的歷史文化土壤,也做不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浙江頭條)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