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任窮 資料圖片 |
開國上將宋任窮無論是在艱難的井岡山革命斗爭中,還是在極度困難的冀南抗戰歲月中,都寫滿了“咬牙渡過難關”的動人故事。他也因此成為黨史上聞名的“咬牙干部”。
1927年,宋任窮隨部隊上了井岡山。1928年冬,敵人開始重兵圍剿井岡山根據地。為保存革命力量,彭德懷等決定撤離井岡山,另辟新的根據地,同時還決定,由宋任窮率領特務連作為后衛,負責斷后。由于眾寡懸殊,特務連被打散。宋任窮以堅強的革命意志,歷盡千辛萬苦,于1930年2月重新找到紅軍。
1938年3月,宋任窮率騎兵團和一個獨立支隊奔赴冀南,開辟平原抗日根據地。1942年至1943年,是冀南抗戰最艱苦的時候。日軍經常組織大規模的“掃蕩”“合圍”,抗日根據地被嚴重分割。當時,除了戰斗頻繁激烈外,還遇上歷史罕見的自然災害。先是百年不遇的旱災,白花花的鹽堿地顆粒無收,旱災又伴隨著蟲災,頃刻之間寸草不留,冀南地區500多個村的莊稼全被蝗蟲吃掉。日軍還放水淹地,造成水患。災荒過后痢疾、霍亂等瘟疫盛行,餓殍遍野。
時任冀南區黨委書記、行署主任兼冀南軍區政治委員的宋任窮,依照根據地的實際情況指示區黨委、行署以及軍區的后勤機關都轉入后方。他帶領留下來的不足200人的少數機關干部和直屬隊堅守得之不易的根據地。他和部隊一方面要隨時打仗,一方面要解決吃飯問題。為此,宋任窮帶領干部戰士走遍附近的村村縣縣,布置工作,發動群眾,積極組織生產自救。沒有食鹽,大家就把鹽堿地上的硝鹽刮起來,放在缸子里加水熬了當鹽吃;沒有糧食,牲口也都餓死了,宋任窮和戰士們經常餓著肚子拉犁。由于長期耕地和深入敵后做群眾工作,宋任窮積勞成疾。
正是憑著頑強的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宋任窮率領干部戰士和冀南人民咬緊牙關一起渡過最艱難的時期。為此,冀南老百姓親切地給了他一個稱呼:“咬牙干部”。
干事創業,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堅持。新時代新使命,仍然需要一大批能夠擔當的“咬牙干部”,書寫新的篇章。
(作者單位:中共廣西區委黨校、廣西行政學院)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浙江頭條)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