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隨遷子女需多關愛
前不久,陜西寶雞公安局姜譚路派出所打掉一個盜竊摩托車團伙,抓獲嫌疑人18名。該團伙成員中,年齡最大的16歲,最小的12歲,且大多數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即隨遷子女。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城鄉出現兩個階段性問題,一個是農村出現大量“留守兒童”,另一個是城市出現不少“隨遷子女”,他們的照料、生活等現實問題急需得到關愛和保護。關愛保護城市隨遷子女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由政府牽頭,各方參與,齊抓共管。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門既要各司其職,又要通力合作,下功夫解決城市隨遷子女面臨的實際問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外來務工人員也要騰出時間與子女交流,指導他們做人做事,避免誤入歧途。
陜西咸陽市 姚 平
給“銀發游”系上安全帶
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許多老年人愿意外出旅游。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國內旅游人數達50億人次,其中有近四成是老年人。為此,各大旅行社不失時機地推出“銀發游”“爸媽之旅”“夕陽紅專列”等老年旅游團。
“銀發游”火爆的同時,出游者卻經常遭遇消費陷阱、安全隱患等困擾。老年人屬于“價格敏感性”用戶,一些旅行社故意把報價壓得很低,推出低價團、“零負團”。一旦老人貪圖便宜報名參團后,等待他們的將是種種強制購物和自費項目。同時,老年人報旅行團時,還往往因年齡問題被要求多交“旅行附加費”。
規范“銀發游”既是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利于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眼下,有關部門需盡快完善法律法規,并嚴格依法監管,加大對違規旅行團處罰力度,只有系上法律安全帶,“銀發游”才能行穩致遠。
河南漯河市 張淳藝
嚴查農村市場“山寨食品”
近年來,打著“正規軍”旗號的“山寨食品”流向農村市場特別是一些偏遠山區。這些“山寨食品”以假亂真、以次充好,暗藏食品安全隱患。
所謂“山寨食品”,就是盜用正規廠家的生產名譽和名牌商標,采取偷梁換柱、改頭換面、仿制生產的“冒牌貨”,加之包裝新穎,價格低廉,吸引一些食品安全知識甚少的群眾購買。為堵住“山寨食品”下鄉渠道,確保農村百姓“舌尖安全”,一是大力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高農民對假冒偽劣食品的辨別能力,防止“病從口入、花錢買災”。二是各級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要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健全完善農村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對肆意兜售“山寨食品”甚至造成安全事故的,要依法依規嚴厲查處。
河北唐山市 許貴元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浙江頭條)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